春節年年過,每家習俗各不同
咱大慶人過年“規矩”多
新春佳節即將來臨,家家戶戶的年味兒,越來越濃了。
除了貼春聯、吃餃子、放鞭炮等共同習俗外,很多市民的家中,還有一些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都由家族一代代傳承下來,至今影響著今天的我們。比如,魚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家宴,很多家庭在吃法上,卻有不同的講究。
這些習俗加在一起,構成我們對年的記憶……
家家吃魚講究卻有很多不同
2月13日上午,家住東風新村的孫大娘,早早地來到超市,買了足足兩大方便袋食品。
有木耳、雞手、干果、凍柿子、黃瓜等,把家里的冰箱都裝滿了。
對孫大娘來說,春節的年貨,已經準備完畢,唯獨魚還沒有買。
對于市民來說,魚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象征著年年有余。
飯桌上,什么菜都可以沒有,唯獨不能沒有魚。
孫大娘之所以沒有買魚,是因為,魚要除夕那天吃,提前買會不新鮮。
雖然,魚是所有市民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然而在吃法上,卻有很多不同的講究。
按理說,市面上有很多魚,吃什么魚都很正常,然而,市民楊女士家,卻非鯉魚不吃。
顧名思義,鯉魚象征著躍龍門,預示著來年逆流前進,奮發向上,也預示著飛黃騰達。
市民杜先生家,對吃什么魚,倒沒有那么多講究。不過年夜那頓飯,不能吃魚的尾巴。
按照杜先生母親的說法,吃了魚尾,象征著新的一年里,被別人甩在了后面,屬于“落后分子”。
市民高偉家,每年的年夜飯,都要燉兩條大魚,不但象征著年年有余,還象征著好事成雙。
諸多規矩只為新年增添好運
去年,市民張先生去岳父岳母家過年,岳母在餃子里,包了兩枚硬幣。
誰要是吃到了硬幣,象征著一年的好運氣。當日,其中一個硬幣,被張先生吃到了。
岳父當即從兜里拿出500元錢,讓張先生必須收下,還說這是他們家的規矩,預示著好運加上好運。
張先生告訴記者,從小到大,他吃到過很多次硬幣,還頭一次受到“獎勵”。
在油田工作的宮先生說,他們家的規矩是,年夜飯那頓飯,什么都可以吃,唯獨不可以吃雞。
因為,吃雞象征著拉饑荒,急頭白臉,堅決不能吃。
在公安部門工作的于先生說,他們家有個規矩,節前貼福字,必須貼足八個,象征著四平八穩,新年發財。
市民趙玉民告訴記者,他們家有個習俗,正月初三、初六、初九,是放水的日子,在這三天洗衣服、洗頭,一年都會順順利利。
相反,如果其他日子里洗頭洗衣服,來年則會不順。
此外,很多市民家吃豬蹄,要求必須吃前蹄,這意味著,來年往家里摟錢,而如果吃后蹄,則意味著把錢都蹬跑了。
眾多習俗已隨時間慢慢淡去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市民家,都有獨特的習俗。
很多習俗,市民能說出緣由,而部分習俗,市民早已忘了為什么。
比如,市民高大爺家的習俗是,正月初一、初二,不能做新菜,要吃除夕剩下的菜。
因此,除夕那天,必須多做菜,才能滿足接下來兩天的食物。
至于正月初一和初二,為什么不能做新菜,高大爺早已記不清。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家庭的習俗,已慢慢淡出市民的視線。
在市民高先生的家族里,如果誰家有人新婚,春節當天,必須到長輩家里去拜年。
長輩們不能讓新人空手回,必須給包一個紅包,里面放多少錢,并不重要。
如今,很多90后的年輕人,似乎更喜歡自由地過年,規矩,對他們來說,成為了一種束縛。
東北石油大學副研究員孫萬年表示,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層層推進,部分過年“習俗”,必然會簡化或消失。
但是,春節的特色,不會改變,如吃餃子、貼春聯等。諸多春節習俗,其實都是象征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攝 大慶晚報記者 霍然
山西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胡心田調度北門街道重點項目建設
滁城“小餐桌”綻放“大文明”
全市大力實施林水會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觀摩會側記·山海天篇
瑞安舉行首屆警察職業榮譽儀式
咱大慶人過年“規矩”多
市供銷社開展“愛心棉被暖冬行”志愿活動
博望區人民醫院機構設置正式獲批
柞水元旦假日旅游實現開門紅
朝天區朝天鎮三灘村核桃基地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級核桃示范基地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二審稿凸顯保基本、強基層、大健康理念
通知書還沒到先收一堆賬單 準大學生們成暑期消費主力
我市開展職工基本養老待遇資格上門年審服務工作
清鎮市以創新為引領推動構建基層黨建新格局
[公安局]崇州市局“三個狠抓”扎實開展冬季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工作
2018年6月22日停電信息
第九屆公益海葬活動4月3日啟動
迎江區:尹志軍主持召開區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
市交警部門:公安交警部門堅守一線
寧夏首家標準化有機蔬菜種植基地落戶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