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擒虎)2017年11月14日,宜昌出臺《關于統籌發展“飛地經濟”促進項目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地域”的要求,強化“大招商”、實施“大統籌”、發展“大飛地”。
宜昌13個縣市區,平原縣和山區縣幾乎各占一半。兩類縣市區經濟水平差別大,山區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飛地經濟”成了破解困局的金鑰匙。
目前,興山,五峰、遠安、秭歸等山區縣均在嘗試走出大山謀發展。五峰在枝江建設的民族工業園,去年1月至11月總產值21億元,占五峰縣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五峰收回70%的稅收,總額達2300萬元。
《實施意見》提出,全市共享招商信息,統一對外招商,鼓勵招商進入“飛地經濟”產業園;統籌各縣市區各類生產要素,推動跨區域合作項目的落地;該市還對用地保障、稅收分成、統計管理等作了明確規定。
全市一盤棋,各有側重。該市明確宜昌高新區重點承接并發展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宜都和枝江集聚發展精細化工等產業;鼓勵其他縣市區發揮各自比較優勢,錯位發展、合作發展特色產業。
完善用地保障。飛地經濟項目原則上使用“飛入地”農用地轉用指標。涉及占用耕地的耕地占補平衡,由“飛出地”負責。項目規劃、征地拆遷安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由“飛入地”負責。項目用地價格由“飛出地”和“飛入地”協商確定。
明確稅收分成模式。按適度傾斜“飛出地”的原則,由合作方協商確定飛地經濟項目的稅收分享稅種和比例。稅收由項目所在地稅務機關征管,與“飛出地”稅務機關實時共享稅收征收入庫信息。財政部門按體制進行財力結算。
按比例計入統計數據。飛地經濟項目的常規統計調查,按現行統計制度和口徑進行統計、核算和發布,實行屬地管理。在宜昌市內考核時,項目產生的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額等經濟指標,按稅費分享比例分別計入“飛出地”和“飛入地”。
此外,“飛地經濟”項目的安全生產、環境質量監管、社會保障等社會事務管理,實行屬地管理。節能減排降碳等考核指標,由“飛出地”和“飛入地”協商確定、共同分擔。
打破區劃約束跳出大山謀發展
圖文:興山飛地經濟“飛”得更高
圖為: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全景。(視界網 鄒遠景 攝)
1月3日,從興山縣稅務部門傳出喜訊,該縣飛地經濟帶來的年利稅首次突破1億元大關!
一個“飛”字,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鼓勵企業向平原地區轉移,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稅收共同分享。
依托飛地,該縣興發集團14年間經濟規模壯大20倍,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黃磷廠,成長為上市公司,進入中國企業500強行列。
興山縣委書記汪小波說,山區縣發展與保護的矛盾非常突出,飛地經濟是破解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興山將致力于打造全省“飛地經濟”示范縣。
“飛”出大山,小企業長成全國500強
興山,因山而興,山巒疊嶂。
縣志記載,興山縣共有3580座山頭,全域85%的土地是山地。
連綿大山,成為制約興山工業發展、強縣富民的巨大障礙。
去年12月28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峽口鎮時,但見“175米蓄水位”的標識異常醒目。興山因三峽水庫蓄水,縣城整體搬遷,沿河分布的62家工礦企業被淹。據統計,受淹企業當年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5%。
三峽工程建設,生態環保是一項重大課題,中央要求,既要建設重大工程,更要保護生態環境。興山縣域經濟發展空間,越來越少。
該縣當時的骨干企業——興發集團從平邑口搬到白沙河,新建兩個300畝的生產基地,暫時滿足了發展需求。
該集團總經理易行國說,找遍全縣,沒有一塊幾百畝連片的平地;客商下了飛機,要顛簸4小時到興山;2000年好不容易從名校招來20名大學生,一眨眼,走了一半……“留在興山,只有死路一條!”
在省和宜昌市大力支持下,興山縣委縣政府拍板:支持興發集團走出去。
2004年,在宜昌市和猇亭區的支持下,以興發集團收購原宜昌中磷化工為契機,興山在宜昌開發區猇亭工業園“借地”500畝,建起宜昌精細化工園。
走出大山,困難迎刃而解。
易行國介紹,興發集團在猇亭工業園以商招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紛集聚,生產成本大幅下降;隨著產業鏈的擴展,工業園從最初的500畝擴大到4000畝;如今,全集團已有1800多名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其中70%集中在猇亭工業園。
2011年,興發集團銷售收入達116億元,實現了“百億興發”的突破;2015年,首次躋身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位居第497位。
如今,興發集團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六偏磷酸鈉和中國最大的三聚磷酸鈉生產企業。
從1.0到3.0,互惠共生“飛出”好效益
去年12月26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位于宜昌高新區的雙匯公司,員工們正里外忙碌,設備滿負荷運轉,運貨車滿載而去。公司負責人說,今年公司產值近20億元。
宜昌雙匯公司是興山飛地經濟的“元老級”企業。
據介紹,興山飛地經濟已經歷了三個階段,產業模式不斷優化。
1998年,國務院在涪陵召開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會議。很多項目想支援興山,卻苦于土地和生產要素匱乏,落地艱難。
2000年,在宜昌市政府協調下,興山在宜昌開發區“借地”300畝,建設興山工業園。興山飛地經濟1.0階段,就此開啟。
當時的300畝飛地工業園區內,每個項目都有工作專班和考核辦法,所有項目一路綠燈,時任縣委書記七上河南、十下武漢,終于引進河南雙匯、海南椰風等項目。如今,宜昌雙匯公司每年為興山貢獻稅收2000多萬元。
在1.0階段,產業模式比較粗放,招商時“撿到筐里就是菜”,缺乏產業集群和項目體系設計。
2004年,興發集團“飛”出興山,在猇亭建設精細化工產業園,興山飛地經濟進入2.0階段。2017年1月至11月,興發猇亭園區為興山帶回8000萬元稅收。
在2.0階段,興山不再盲目招商,而是更重視產業規劃。以興發為龍頭,圍繞園區產業定位,以商招商,不斷延長產業鏈條。如今,猇亭精細化工園集聚12家企業,產業耦合度較高,被評為全國首個磷化工循環產業園,成為標桿。
2009年,興發在宜都投資50億元,建設宜都興發化工工業園,占地3000畝。去年上半年,興山與宜都簽訂飛地經濟合作協議,將飛地擴展到12600畝。至此,興山飛地經濟進入3.0階段。
在3.0階段,興山飛地經濟在項目內容、投融資體制、權責劃分等方面作出全新探索:項目內容升級,引進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產業項目;布局在長江1公里范圍外,更加注重環保效益;宜都負責園區外水路電路等配套,興發負責園區內建設及招商。
良性發展,尚需解決多個痛點
從1.0到3.0,看似平穩,實則波瀾重重。
飛地經濟的初衷是“跳出興山、發展興山”。一些人對此一直心存疑慮。
有人說,工業、實體都在外地,縣里一片空白,面子上不好看;
有人說,稅收和外地分成,只能收回40%,太吃虧;
有人擔憂,如果以后國家政策變了,企業都在外面,會不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飛地經濟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并不容易。比如分稅,就需解決多重難題:
一開始,讓“飛入地”收稅,轉交一部分給興山,但經常遇到障礙;接著,嘗試直接從上級財政里劃撥,但審批流程極為復雜;最后,通過兩地財稅系統直接對接,才解決了問題。
針對諸多痛點,興山縣委書記汪小波建議:“飛地經濟要良性發展,必須優化合作模式、固化權責關系、簡化流程。”
所謂“優化合作模式”,即“飛出地”和“飛入地”以企業為中心,取長補短,共同提供要素支撐;所謂“固化權責關系”,即在征地拆遷、融資服務、稅收分成等方面,要形成長期穩定的協議;所謂“簡化流程”,即不人為地設置障礙。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唐宜貴 吳擒虎 通訊員 鄒遠景)
老賴“躲貓貓” 法院照執行
航班上的“鷹眼”探秘民航客機的空中安保
市委召開常委會會議 通報春節期間全市相關情況,研究部署做好近期有關工作
快遞自提柜 超過時間還要付錢 合理嗎?
2018年全市體育彩票工作會議召開
宜昌出臺系列保障措施推進飛地經濟結出好果實
丁卯高架欲“輕生”女子被民警成功救下
合肥經開區新增3個市級服務業集聚區
市法制辦召開證明事項清理工作部署會議
武漢漸成中國外交主場城市
[曝光臺·一追到底]生活污水排向非機動車道
連山婦聯開展戒毒(康復)人員幫教活動
羅強就加快推進智慧治理中心建設現場辦公
9家林業合作社家庭林場躋身省級示范
從嚴肅會風會紀發力加強隊伍建設 鄖陽區23名領導干部被問責
市政府召開第48次常務會議猶王瑩主持
麗江市公安局原副局長、交警支隊原支隊長李建林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東營市公證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市渤海公證處正式脫離行政體制
我市啟動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
蚌埠市交通運輸局開展夏日“送清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