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夏區積極營造創新環境,強化科技服務,打造創新平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推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進步,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截至2017年12月底,寧夏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3.3件,西夏區以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7.74件,穩居全區第一。
一是科技創新助力區域經濟。2017年本級科學技術支出551萬元,同比增長25%;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3.81億元,同比增長50%;擁有10家科研院所、16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家科技型“雙創”主體。西夏區重點培植高新技術企業,圍繞轄區能源化工、機械裝備制造、特種軸承、大型鑄件、數控車床等傳統產業,運用高新技術提升改造,培育出西北軸承、共享集團等骨干龍頭企業。農業方面,科技推動西夏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例如有機枸杞生產技術示范與推廣、興涇鎮肉牛規模化育肥技術示范應用、多源廢棄物生產功能有機肥產業化開發、西夏區城鄉社區信息化建設等。西夏區將以中關村科技創新園為平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引進高新技術人才。
二是企業創新能力節節高。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工作的意見》《科技進步考核辦法》等政策文件,對科技投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自主創新等作了明確要求。加強科技服務,科技部門經常到企業了解其科研活動、項目申報、科研投入等方面的情況。西夏區專利申請數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遞增,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提高,寧夏共享集團近5年研發費占銷售收入5%以上,新產品收入占銷售收入40%以上,擁有知識產權工作人員22名。每年發明專利授權量都在300多件,截至目前累計受理專利1562項,授權專利544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三是高校聚集讓科技開花。眾多高校聚集為西夏區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持。2017年寧夏大學科研經費達1.8億元,國家科學基金項目由2013年的85項增加到2017年100項。寧夏大學通過科研組織模式創新,引進和培養高水平領軍人才,目前省部級創新團隊總數已達14個。同時構筑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已形成“國家級—省部級—校級”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其中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達28個。寧夏大學“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017年正式立項建設,實現寧夏高等教育60年來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零”的突破。
休寧縣:收心滿弦忙開局
望城區高塘嶺街道開展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專題培訓
嘉興下半年樓市會怎么走?聽聽專家怎么說
李樂成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
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水上管理處就青浦區石浦港界河治理工作開展學習調研
科技創新為西夏區經濟發展添動能
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招募市民代表參與
灌南田樓 人大代表關注民生項目實施
明知是贓物仍購買 男子貪小便宜被拘
八年磨一劍!首個圍棋主題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圍棋與國家》系列叢書面世
國家稅務總局濟南市稅務局掛牌 王獻玲徐群出席掛牌儀式
聊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
形成合力征拆的生動局面——羊山新區推進市定重點項目征地拆遷工作側記之四
關于浙江省第十六屆運動會車輛租賃采購項目的廢標公告
我市島際交通全線停航
美溪鄉:衛計服務送上門
市財政局督導精準扶貧政策宣傳月活動
全省優秀現代小戲會演落幕
濂溪區一中榮獲濂溪區第四屆教職工男子籃球賽中學組一等獎
網傳:8種情形業主可拒交物業費?